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论语》批判2

  • 未名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阅读:2422
  • 回复:8
  • 发表于:2013/11/18 17:32:28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未名批判】
    朱熹注:“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也。父没,然后其行可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朱熹的意思,当父母在的时候,子女不得自作主张。父母死了的时候,还要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父母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孝子了。

  针对朱熹的注解,南怀瑾批判说:“假如父母行为不端,以盗窃为生,儿子不想当小偷,有反感,可是为了孝道,就不能不当三年小偷去。这样问题不就来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明明知道错,可推说:‘孔子说的呀!圣人说的呀!为了作孝子,也只好做错三年呀!’这叫圣人吗?照这样讲,我就叫它是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
        孔子、朱熹、南怀瑾,这些都可算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大师。后世将孔子圣化以后,对孔子的解读,对论语的解读,都畏首畏尾,都在揣摩孔子的本意,都在尽全力从圣化孔子的方式来解读《论语》。
        关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无论怎样解读都是错误的。
        一方面,如果照南怀瑾所举的事例而言,如果父母行为不端,以盗窃为生,或者像今天的某些父母完全没有做到当父母该做的,那么,“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自然很荒谬。这与古代守孝三年的荒谬规定如出一辙,这是酸腐儒家精神的重要表现。
        另一方面,即便父母是德高望重的父母,如果他们的“道”是真理,是准绳,那作为后人,就该长久地坚守下去,也不能是“三年”不改。

  
  • 冰海之田
荣誉版主荣誉版主
  • 发表于:2013/11/18 18:23:51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0)
(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未名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11/18 20:44:44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冰海之田
荣誉版主荣誉版主
  • 发表于:2013/11/19 9:29:58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匿名游客)的帖子

 论语是好书这个没有质疑的,只是某些思想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已
(0)
(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未名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11/19 9:30:58
  • 来自:贵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匿名游客)的帖子

好与坏,要看以怎样的标准
(0)
(0)
  • ┈┾  西山烟雨
荣誉版主荣誉版主
  • 发表于:2013/11/19 9:56:45
  • 来自:贵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论语的总思想、价值取向都是正面的。不过同作为儒家,钻空子、互批判的现象是存在的。谁叫同行是冤家呢!
(0)
(0)
  • 未名
楼主回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11/19 11:14:05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 南江烟雨)的帖子

那就看把《论语》当作怎样的作品来看。很多人倾向于把它当社会伦理学作品来看。这样的话,其导向就必须正确,就必须能给人、社会和历史以正确的引导。
但如果作为哲学作品,则很难用正确和错误去评价它。不过,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的积极性方面去评价,是可以的。
(0)
(0)
  • 心灵歌声
论坛元老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11/20 17:22:20
  • 来自:贵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你是我的存在!我们一同上路……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