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寻找四合院(刘毅散文选)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楼主回复
  • 阅读:1043
  • 回复:0
  • 发表于:2017/5/9 17:00:52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寻找四合院(刘毅散文选)

□刘毅    

2007年10月24日,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刘世杰同志在办公室主任莫强的陪同下来到开阳文联,告诉文联的同志,省文联要拍摄长篇经典电视剧《红星,1935》,根据剧本内容,需要找一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作为拍摄实景,县文联的同志思索良久,然后告诉世杰书记,国家文保古寨马头寨可能有这样的四合院。大家随即驱车来到十里画廊的马头古寨,在热心人宋升素老先生的引领下,世杰书记一处处认真查看,但由于马头寨的四合院有的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有的已新砖上墙,失去原先的风貌,找不到理想中的四合院。世杰书记又在县文联的同志引领下,来到水头布依山寨,刚进寨门,一排悬挂的摄影作品展览吸引了世杰书记的目光,世杰书记认真观看这些由县文联主办的摄影作品,一幅由陈正军拍摄的《大山深处的百年老屋》令世杰书记高兴不己,他叫县文联的同志马上与摄影家陈正军联系,询问这幅作品在开阳何处拍摄的,陈正军回电说,大概是在冯三拍摄的。世杰书记闻听后,当即决定前往冯三,寻找这座百年老屋。大家赶紧上车,向冯三急驰。来到冯三镇政府,已是万家灯火,傍晚时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世杰书记一行,然后找出向导带路,到坠秧村查找,查看了好几家四合院,都与照片上不符,大家都非常失望。正在这时,摄影家陈正军打来电话,说已经回忆起来了,那张照片是在宅吉乡拍摄的。这时,天已黑尽,大家都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世杰书记果断决定,走,到宅吉乡。

来到宅吉乡政府,早已接到县文联电话的副乡长李悲鸿在门口等候,悲鸿告诉世杰书记,宅吉官庄是有一座百年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但这几天连续下雨,山高坡陡,道路泞泥,一般的小车开不进去,大家先吃饭,待联系好车后再去。大家来到街上一家小饭馆,随便吃了一点东西,此时,悲鸿副乡长联系的皮卡车已开了过来,七八个人便拥挤在这辆车上,开始了十余公里的颠簸之行。

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又窄又烂的山路之后,驾驶员把车停在一堆乱石旁,很愧疚地对世杰书记说,真对不起,下面的路太陡,车不能开下去了,前面还有四里路就到了,就请大家走路吧。大家下了车,高一脚低一脚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十月的乡村,夜凉如水,寒气袭人。世杰书记一边鼓励大家,一边用手电为大家照路,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烂路,终于看见前面有一粒灯光,大家欢呼起来了。

来到官庄翁甲杨氏民宅,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世杰书记跨进杨氏宅门坎后,如获至宝,高兴地说,就是这里,这就是大山深处的百年老屋,也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拍摄实景。杨氏民宅的主人、年逾八旬的杨正忠老先生夫妇披衣出来,如同见到亲人一般,热情地为光临老宅的各位不速之客端茶递烟,嘴里喃喃自信,我太高兴了,看见你们,我又可以长活十岁了。

杨氏民宅老屋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四合院,始建于光绪庚子年,尽管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房屋至今保存完好。老宅分正房、厢房、下房,共33间,院中石板镶嵌,可容四五百人。正房、厢房的门窗大多系镂空雕花,十分精巧,上面雕刻的图案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图案有犀牛、龙、凤、马、猴、仙鹤、猪、鸟等,这些图案制作精美,做工灵巧,创意新颖,构思独特,让人目不暇接,为之兴奋。

世杰书记在四合院里认真查看了每一间房屋,观看了精湛的门窗上的雕刻艺术,并实地丈量了四合院坝子的长宽度,那兴奋的表情无法言表。在与杨正忠老人座谈中,他详细地询问了这座百年四合院的历史变迁,对老人倾力保持古宅的作法给予了赞扬,他告诉老人,如果《红星1935》电视剧在这里拍摄,这座老屋将斐声天下,成为人们旅游观赏的景点。他希望老人继续把这座很有价值的百年四合院管护好……

离开杨氏民宅时,已是深夜十二点,世杰书记绾起裤腿,手执电筒,又步行在崎岖的泥泞山路上,他的心情非常愉悦,步履就显得格外轻盈。

夜,已经很深了,山村一片静溢,崎岖的山乡小路上,还有一片手电的光亮在闪烁。

在北京的日子里

1996年12月中旬,是一个让我永远铭刻于心,终身难忘的一段日子。我被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选为贵州省唯一的县级文联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六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江书记、李鹏、乔石、李瑞环、朱总理、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2月12日,贵州省代表团离筑赴京,省政协主席龙志毅、省委副书记王思齐等领导亲自送行,当省委副书记王思齐同志握着我的手,听省文联负责同志介绍说我是代表团中最年轻,又是唯一的县级代表时,非常高兴地向我表示祝贺,并嘱不负重托,开好此会。

    12月14日黄昏,贵州代表团抵京。

    说老实话,我是第一次到北京。在我心中,北京是一个让入神往的地方:六朝古都、国府圣地、祖国心脏。

    全国文代会从12月16日上午开幕至20日闭幕共五天时间,短短的五天时间中,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两次出来与代表见面,使与会作家、艺术家倍受鼓舞。在12月20日闭幕后的大型文艺联欢会上,江总书记还兴致勃勃登台唱了一段他最喜欢的家乡歌谣,博得一阵阵热烈欢呼的掌声。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挤进前面,站在江总书记的旁边,为他拍照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以此表达对领袖的崇敬之情。

    文代会期间,我还见到了平时在电视上、在书中非常熟悉的、十分崇拜敬重的文坛艺苑名人赵忠祥、姜昆、华君武、启功、沈鹏、谢晋、刘兰芳、吕骥、冯骥才、蒋子龙、叶辛、刀美兰、马季、骆玉笙、袁雪芬、吴冠中、关山月、常香玉、张海迪、贾平凹。在北京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天天与他们在一起,一起开会、一起就餐,一起讨论、一起联欢。天天都在兴奋之中,心情异常激动。全国文代会是中国文艺界最高层次的盛会,许多作家,艺术家奋斗了一生,都没有此殊荣,而作为我一个黔中小城的年轻文艺工作者,能参加此会,就连做梦都未曾敢想,深感荣光,倍感幸福。

    文艺界的名人,他们尽管大都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但都平易近人,都有名家风范。没有大腕派头,没有名人居傲,与他们交谈,就像在读一本充满智慧的辞典,让人获得了许多知识,当他们中有的听说我来自贵州高原,便关切问贵州变化、问苗乡风情、问黔中文化……言谈真切,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在北京的十多天日子里,我利用与所敬重仰慕的文坛泰斗,艺苑名流们在一起开会、一起就餐的空隙时间的机会。请他们签名留念,他们都非常乐意,十分认真地在我的笔记本上签上名字,有的还沉吟片刻,写下或祝福或勉励的、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在给我的签名中,有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作协的领导,有作家、诗人、艺术家。

    特别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的散文诗作家王宗仁和沈阳军区散文诗作家纪鹏,我们通过很长一时间的书信,但却没见过面,在这次会上,我找到了他们,我们一见如故,并作了长时间的交谈。王宗仁和纪鹏先生见我挂着一部像机,便提议合影留念,大家都认为机会实在难得,便在人民大会堂内合照了一张像,照完像后,大家彼此嘱咐多联系,多通信,多交流。我很激动。他们俩都是我的老师,都像兄长一样待我,一点架子和傲气全无,在人民大会堂里,新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叶辛见到我,便主动热情与我握手,并问贵州老乡和文艺界的朋友们好。因为他太忙了,我们彼此匆匆摆谈几句便分开了。

    在北京的日子里,确实是天天让人激动。回到县城后,我不时将他们的题词、签名和照片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品味其中做人作文的道理,回味文坛老师们的友情,每看一遍,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心境。

在去北京的列车上

1996年12月11日,贵阳电信宾馆。

    参加全国第六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贵州代表全部在电信宾馆集中。我下午赶到,省文联的同志安排住503号房。与遵义地区文联副主席、遵义杂技团长老潘同住一室。老潘很健谈,我俩一见如故,侃侃而谈,下午,李发模、罗文亮、金永福、董朝阳等诸君到,我们几位老朋友聚在一起,氛围活跃,天南海北,文学人生,社会生活无不谈及。发模兄特别幽默,兴致极浓,说了许多稗官野史,谈了许多诗坛趣闻,摆了许多“五号文学”还谈及相面术。董朝阳刚调任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局长、行政冗杂,政界苦乐令他感慨。罗文亮则显得轻松从容,他刚御去黔南州文化局长之冠,虽又担起州文联主席之职,但凭他的为人、才学、经验,任文联主席游刃有余。文亮舒了一口气,他可以静下心来,写想写的东西……

    次日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负责同志来到宾馆,与代表们进行座谈,下午,省委、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领导及省市各新闻单位的记者来到宾馆会议室,为代表们送行,晚上八点半,省文联派专车将代表们送到贵阳火车站贵宾室,贵铁分局、贵阳客运段的负责人与代表们见面,表示一定为代表们服好务,并明确专人负责代表的生活……晚上九点四十五分。代表们乘上88次茅台号全空调特快列车进京。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是送行的人群。虽然时令已是冬季,但代表们心中却是暖暖融融的。上车后,大家各自找到自己的卧铺,我的中床是省委宣传部处长周飞燕,下床是省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唐佩林,旁边是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长春和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定一。大家放好行李,整理好床铺后便聚在一起闲聊。何士光、李发模、卜小贵最活跃,大家在一起神侃,其他人很难插上言。何士光是以其《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等作品获全国奖而蜚声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近年来,他对佛学颇有研究,听他谈佛讲道,确实令人叹服,他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口若悬河,文采飞扬,妙语连珠,语惊四座……李发模是一位诗人,以其《呼声》轰动中国诗界,是一位健谈、恢谐活跃的诗人,近年来,他的相术造诣极深,在文艺圈颇有影响,在车上,他为一位文友看相,丰富的知识,穿透人肺的诗人眼光,说得那位文友连连称是,诺诺道绝,惊叹不已,另一位文友见状,忙把发模拉在一旁,要他看相,发模笑了笑说:明天吧,一天只能看一个,多了不灵……而卜小贵的笑话,则使整个车厢充满笑声,他是贵州知名的喜剧演员,他讲笑话他不笑,别人笑昏过去了他仍然不笑。列车长见我们12车厢笑声不断,便走来邀请卜小贵去广播室,为全列车人讲笑话,于是88号列车一片笑语,一路笑语。

    文人大多是烟民,而在88次全空调列车上是不允许抽烟的,这可害苦了大家。我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韦兴儒及董朝阳、唐佩林等人便是列车上吸烟室的常客。而其它的同志则在列车停靠站时,便涌下车去,吸上一支烟,以解烟瘾。

    在列车上,列车长和乘务员对代表们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周到,早中晚餐都有专人负责,而且很丰富,代表们对给予的这种待遇十分感谢。列车长说:“你们都是贵州文艺界的精英、栋梁,代表整个贵州文艺界参加全国文代会,这是贵州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能为大家服务,是我们的荣幸……”列车长的话使大家无不激动,心中又涌起幸福的波涛,使命感、责任感又一次由然而生。

    12月14日下午五点零三分,列车准点进入北京西站,

整个北京城已是一片灯火灿烂。

作者单位丶开阳县文联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