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黔中大地上的新星 文/林柏海

  • 朝哥
楼主回复
超级版主论坛元老
  • 阅读:2790
  • 回复:7
  • 发表于:2013/2/28 10:20:38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黔中大地上的新星



                                             ——浅述开阳60

林柏海



开阳县位于黔中腹地,乌江南岸。东与瓮安、福泉接壤,南与龙里、乌当毗邻,西与修文、息烽交界,北隔乌江与遵义相望。国土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610乡,108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人口42.88万人。解放60年来,开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55.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625元,固定资产投资49.4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274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分别在贵州省县(区、市)级中排名18位,16位,8位,20位,13位,19位,10位,排名前列。除贵阳市区外,开阳县已成为贵州省一颗的新星。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解放初期,开阳县连接外界的公路只有贵(阳)至开(阳)公路和开(阳)至修(文)公路,道路等级率极低。大部分乡、村没有公路,物资运输人挑马驮。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相继改造或建成了禾丰连接贵阳,冯三至马场连接遵义,花梨连接瓮安的省道、县道,修通了区公所和乡到村公路,基本形成全县公路网。1978年后,全县再次掀起建路热潮,行政村村村修通公路;投资1300多万元,改造连接210国道的贵(阳)至开(阳)公路开阳至修文久长段为三级沥青路面。2001年到2005年乡乡通油路。2006年贵阳云锦庄至开阳高等级山岭重点二级公路投入运行,开阳融入贵阳市1小时经济圈。小康路、扶贫路快讯延伸,2008年村村公路硬化,公路里程2733公里。新世纪几年间,先后架起了棉花渡大桥、楠木渡大桥、翁昭大桥、清水江大桥,建成了开阳县新客运站、龙岗镇客运站、楠木渡镇客运站等。小轿车进入百姓家庭,摩托车几乎家家有,拖拉机、三轮车成为农民的耕地工具。

解放初期,开阳县城建成区面积0.286平方公里,大小街道4条。直到1978年,仍然是泥土街,晴天一街灰、雨天一街泥,部分街道破烂不堪。1982年进行路面硬化。随后对乡(镇)政府所在地街道改造硬化,县、乡面貌大为改观。1985年,相继改造了老城主要街道9条。90年代至新世纪初,县城建成区日渐扩大, 19981.8平方公里,2008年发展到7.5平方公里。街道迅速延伸,新建了开州大道(樱花大道),胜利西路、东兴1号路、2号路、3号路等大街道23条,改造了西街(磷都大道)、成北路、城南路等主要老街道9条。新老街道拉动县城发展。在街道两旁相继建成了云开广场、南江广场、环湖新区等人文休闲场所,南江花园、鸿福花园、路发园林、紫江花园等人居场所。一栋栋楼房掘地而起。近几年以建设“全省一流山水园林生态文明县城”为定位,通过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优美乡(镇)建设“三轮驱动”,推进城市转型。通过城市“三废”处理、创建文明城市等措施,加强对城镇空气质量、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等治理。县城道路宽敞洁净,楼房错落有致,广场幽雅宜人,小区绿意盎然。同时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生态工业小镇”、“生态农业小镇”、“生态旅游小镇”等,乡(镇)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1978年前,开阳县每个乡(镇)只有35部手摇电话。1979年,拆除三路载波机,安装312IV电子管十二路载波电话终端机,县城结束手摇电话机历史。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纵横制自动到小程控电话,90年代电话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固定电话发展到村、到农户。新世纪初,手机几乎在全县家庭中都有,街前巷尾到处看到手机通话的场景。

解放初期,煤油灯照明在开阳县农村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县城葡萄井电站第一部发电机投入运行,部分城区结束煤油灯照明历史;70年代,公社、大队及生产队兴办小型水电站热潮,1978年,全县有小型水电站44个,发电能力2182千瓦。1988年将变电站改用2×5000千伏安变压器,增至1万千伏安。1990年,兴建110千伏变电所,全县乡乡通电,1994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通电”县。199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民组组组通电目标。1999年至2001年,对全县农村电网改造,为农民安装一户一表,致使电饭锅、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迅速进入百姓家庭,在农村普及。2003年,对县城城区供电城网改造,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2006年,全县农村电价实行同网同价。新世纪几年间,先后建成或正在建成了大花水电站、南江电站、紫江电站、格里桥电站等。

 国民经济和谐发展 



开阳县根据党和国家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分别制定了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适应各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978年前,全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重点。经过前30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一批地方“五小”工业和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邮电通讯等事业,逐渐改变了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局面。1978年后,国民经济进入快讯发展时期。在“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指导下,“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向科学合理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所有制格局。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日趋科学合理。1952年的产业机构为91.690.068.251978年为55.7518.9525.662008年为16.961.621.5。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5%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比1980翻了1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9%199812.08亿元,比1990翻了1.88番;2000年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2008年实现55.96亿元,比1998年翻了4.63番。县级财政收入8.45亿元,是1952年的670.6倍,是1978年的113.1倍。2002年起,财政收入每年按1个多亿的速度递增。

开阳县在恢复农业生产,以兴修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2年,全省生猪养殖现场会在开阳召开,生猪养殖一直名列全省前列。1978年后,在以粮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先后建成全省烤烟、油菜籽、生猪等生产基地和全市的生姜、大蒜等生产基地。1998年粮食总产14.01万吨,结束了粮食长期靠调进的历史。2000年后,对农业进行转型,根据全县“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以大中型水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小水池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连续9年实施“四改一气”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三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每年安排贴息资金推进全省现代农业示范点为重点的油菜、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经果林、茶叶及草食型畜牧业等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形成市场拉动、政府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新格局。以富硒粮油公司、华兴油脂公司、台农公司、青蓝紫茶叶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向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四是加大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十里画廊”旅游区中的生态文明示范点建设。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9%。粮食稳定发展,农副产品业发展迅速,彻底改变了农业的经营模式。

开阳县素有磷都之称,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磷矿,与云南昆阳磷矿、湖北襄阳磷矿并称“三阳开泰”。60年间,建成了以磷化工为龙头,轻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总产值19523万元,200880.95亿元,是1952年的 269833倍。建国初开阳几乎没有工业,到1978年前,地方“五小”工业,规模小,门类少,只是简单的再生产,低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加大了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1987年,工业总产值越过1亿元,工业成了开阳县的支柱产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4年,开阳“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确定了以磷化工为主,煤化、氯碱化工、能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等为辅的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了工业转型。通过落实国家和省、市节能降耗政策、“三废”综合利用、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服务、重大项目带动、强化招商环境等多项措施,淘汰落后生产力,转变简单生产模式,实现了传统工业向生态循环工业的转型。2008年,开阳化工公司50万吨/年甲醇、开磷集团120吨磷氨、路发公司25吨磷氨、青利天盟1.4万吨黄磷、国华天鑫和安达公司各20万吨氯碱,大花电站、格里桥电站、南江电站等一系列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开阳,大批资金参与开阳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生态效应逐步凸起。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8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开阳县旅游业1996年起步,发展迅猛。2002年被全国地理经济年会专家誉为“中国绿色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155个最具发展潜力的景区之一,2004年,南江大峡谷景区被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评定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A级旅游资源之一,禾丰乡马头寨、高寨乡格林等村寨群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打造的49个乡村旅游村寨。开阳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旅游组合优势被上级命名为“中国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2000年来,依托旅游资源,不断强化县城旅游集散功能,已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南江大峡谷为龙头、香火岩为龙身、紫江地缝为龙尾、构皮滩库区千岛湖为龙珠的“金龙戏珠”旅游发展格局。2004年,又从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以青龙河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和高寨苗族文化旅游区为主体,推出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相继举办了2次“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贵州开阳拉力赛”和“2007中国8226贵州“十里画廊”(开阳)乡村旅游文化节暨贵州省第二届摄影艺术节”、“2008中国.贵阳避暑季”在开阳县隆重举行开幕式、“首届贵州开阳南江枇杷文化旅游节”、“烟花三月下开阳——观五环、迎奥运”春季游一系列的大型活动。2008年,全县旅游业接待游客56.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为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相继新建了一批综合市场、农贸市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琳琅满目,人气旺盛,秩序井然。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



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引下,开阳县的科普、民营科普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境实施的科技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帮助、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推广运用,使之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958年至2007年的50年间,科技获奖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1项,地(市)级66项。1999年创建科技县工作获全省第二名,成为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县。2002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开阳县“通过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授予“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并受到表彰。2004年连续两次通过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连续三次获省科技厅授予的“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2005年,通过科技部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2008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项,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9项。专利申请10,获得受权专利12件。

教育经受“文化大革命”冲击,1978年起,恢复高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逐渐恢复。采取机构改革,学校科学布置,县财政资金投入,培训教师等措施,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格局。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等全面发展。19512007年升入各级各类大专以上院校学生15700余人。全县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全县教育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师资水平日渐提高,教育设备场所焕然一新。开阳一中申办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人教育方兴未艾。在农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扎实推进。2008年,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83所,在校学生79782人,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入学率99.9%,巩固率98.8%,适龄儿童入学率99.6%,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103.48%

卫生事业形成了防病、治病、中西医结合的卫生防治体系。16个乡(镇)建成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县城有综合性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等。个体诊所,医药零售点遍布城乡。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以来,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516个,床位1145张,卫生技术人员143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覆盖农村人口。

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在1978年前比较缓慢,全县仅有广播站转播中央广播电台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县城仅一座电影院,农村电影放映队较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县城建成电视差转台,电视节目入住百姓家庭,随后电视节目由原来的3个频道增至28个频道,2008年由程控系统转换为数字系统,频道近100个。自办节目丰富多彩。农村地面卫生接收站快讯递增,电视、广播覆盖100%16个乡(镇)建成了有线电视网、文化站、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1997年县城新建了占地2.58万平方米,包括田径、足球、排球场在内的综合性体育场。2006年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开阳县体育馆、文化宫、图书馆。

开阳县文化底蕴深厚,文艺走过了如歌的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批新老作者脱颖而出,加入国家及省、市作家协会的会员115人(次),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作品9000余篇,部分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奖励,不少作品走出国门,在海外展出、发表,被永久性收藏。《茉莉文学》办刊三十年,扶持培养了一大批文艺新人。出版了《神奇的开阳》、《跨世纪的回归曲》、《压不垮的开阳人》等二十余部集体著作;《开阳县志》、《双流镇志》、《开阳年鉴》、《开阳县教育志》等30余部志书;个人出版文集日见增多。2002年,开阳县获得“中国散文诗之乡”称号。

60年来,开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成为了黔中大地上一颗靓丽的新星。这颗新星将在如歌的岁月里继续闪烁。
  
  • 雨丝
超级版主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2/28 10:28:02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暖风习,农家旺,文化倡,黎庶殷富,天人共谐,乃我开阳!
(0)
(0)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未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2/28 11:43:35
  • 来自:贵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开阳历史悠久,经济发展不慢,但在文化上做得很不够,我们要努力。
(0)
(0)
  
  • 妞妞
荣誉版主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2/28 16:31:31
  • 来自:贵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开阳,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0)
(0)
风轻,云淡,想念你的微笑。
  
  • 漂泊
监察巡核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2/28 20:58:22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开阳文人的担子重了。
(0)
(0)
实实在在的活着,做实实在在的事。
  • 未名
论坛管理员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3/1 14:25:49
  • 来自:广东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老李)的帖子是的,越来越不“文化”了。现在正在贵阳的“孔学堂”参观,也很感慨。随后交流
(0)
(0)
  • 雨丝
超级版主论坛元老
  • 发表于:2013/3/1 14:37:06
  • 来自:贵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作者未进行更新。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很多内容与如今的开阳已经不符了。希望楼主或作者本人尽快更新!
(0)
(0)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