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开阳故事第一期】听开阳作家聂舒元给你说说开阳县城,那些经典故事(值得收藏)

  • 我姓黄我心慌!
楼主回复
  • 阅读:1079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28 13:47:19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点击上方“动静开阳”,关注我们









城是家的家,家是城的院,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城总是留住“乡愁”的最佳之地。作为省会贵阳所辖的开阳县县城,蕞尔小城,同样亦是“小城故事多”,单“开阳”一名的来历就极有故事。






SUMMER DAY

“天上有颗开阳星,地上有座开阳城”。


这是民谣,但并非无中生有,无迹可寻。每当月明星稀,浩瀚神奇的天空,向北而望,排列成斗形的七颗大而亮的星星,正闪烁着耀眼之光芒,那即是人们崇拜的北斗七星,它们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道家称它们为天罡星。这七星分别掌管着自然界的天地运行、四时变化、五行分布、以及人间世事的吉凶否泰,故这七星亦称七政。


北斗七星中之第六星即开阳星,道家称之为北极武曲星君,亦称真武大帝或真武祖师,其塑像为脚踏龟蛇,威武神圣,被尊为财富武勇之神星。传说,为政者,若不劝农桑,不务稼穑,峻法滥刑,退贤伤政,开阳星就会不明或者变色,给为政当权者以严肃的警示。开阳星是一颗政治色彩很浓的神星。




开阳古城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开阳城在始建之时,即于城中金袍山上(今开阳三中所在地)建北极观。北极观供奉的即是真武祖师,故又称北极观为祖师观,至今老一辈的开阳人都习惯称开阳三中所在地为祖师观。


民国《开阳县志稿》说:“开阳,本开州之别名,其称已古”。上述即为“古”的诠释吧。南明永历年间(1647-1661年),遵义人郭之翰任贵定知县时,途经开州写有《开阳道中》一诗:


“款段行来计几程,开阳古道莫知名,
梦中芳草春何在,陌上垂杨浪有情。
老我二毛千里外,愁他百舌五更声。
即应飞渡茶山去,点点渔舟共笑迎。”



开阳城新貌一瞥/蒋仕敏 摄


“开阳”一名除了北斗七星之说外,还有“开阳明之学”一说。清光绪十一年,知州胡璧重建 毁于战火的开阳书院,他在《重建开阳书院碑记》中说:“开阳者,盖欲开阳明之学也,县以此为名,义兼赅之焉”。此说亦事出有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开阳才正式设立学政,在这之前,开阳“士子”附学于敷勇卫龙场驿(修文县城),而龙场驿正是明正德年间,王阳明遭贬谪龙场悟道讲学之地。


开阳既然“其称已古”,为何又称开州呢?


这还得从开阳的历史沿革说起。周、秦时代开阳属且兰国辖地,两汉属牂牁郡管辖。西晋初年,在开阳双流镇老董场附近置万寿县。东晋时,在开阳境内置安州,建有城池,时间仅四年,无迹可寻。唐贞观四年(630年),在今开阳双流白马村同知衙建蛮州衙署,宋鼎任蛮州刺使,这是宋氏统治水东的开始。唐末战乱,宋氏一度淡出蛮州。五代时,宋朝化又出任清州(今贵安新区马场一带,后人称曾州)刺使。北宋初年,宋景阳夺回蛮州,改称蛮州为“大万谷落”,宋景阳任总管府都总管。


开阳的建制沿革是清淅的,但城池地点均在不今天的开阳城,名称也不叫“开阳”。直到元代开始,开阳城才逐渐出现于史籍。


元大德五年(1301年),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水东宋氏土司),不堪元朝蒙古人的欺压。揭竿而起,率其辖区内的苗、布依、汉等民族抗元,烧毁了雍真总管府(流官府衙署,位于今开阳一中附近马头寨),夺走官印,即“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印”(铜质,此印1982年在黔西县发现,现藏于黔西县文管所)。总管府的达鲁花赤(管印官,即总管府长官)野里千携妻儿、家丁等逃往底窝总管府(今禾丰马头寨)避难,却受到拥护支持宋隆济的底窝总管龙郎率领4000多义军围攻,妻儿及家丁被杀。野里千逃脱。接着宋隆济的义军攻陷贵州城(今贵阳城),贵州知州张怀德战死。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年,影响极大。    


《元史》载:“乖西军民府,皇庆元年立”即指被宋隆济烧毁后重建的乖西军民府衙署。清道光年间的《贵阳府志》补充解释说:“乖西军民府即大乖西,今开州城北云峰山,明初水西苗据此,于峰侧集市,名开科龙场”。开阳之“开”在这里始见,也正是建开阳城的开始。


历史上,水东水西两大土司总是交织在一起,元代乖西军民府原本为水东宋氏的领地,明初被水西安氏攻占,并设府治于今开阳城东开阳一中附近,于云峰山侧(今开阳一中教学楼、大操场一片地)集场,逢辰戍日赶场,时值地方开科举士,故称“开科龙场”。大约过了十年,即明宣德初年,水东宋氏已与水西安氏已合署办公,宋安两大土司同为贵州宣慰使。此时,宋斌又夺回乖西地盘,将“开科龙场”改为“开科马头”,归为水东宋氏所辖的十二马头之一。今开阳一中旁仍有“马头寨”之地名。



龙会寺旁的新貌/蒋仕敏 摄


水东水西两大土司分分合合地一起走至了明天启元年(1621年),这一年,两家联手,公然反抗明朝廷,攻城陷州,直逼省城贵阳。明崇祯二年(1629年),宋安两大土司的反叛被平息,宋氏统治水东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明朝廷对水东宋氏领地的处置,是将宋氏所辖十二马头“改土归流”,设州治,由朝廷派知州管辖。而这个新设置的州取什么名呢?还颇费一番思量。时任云、贵 、川、湖及广西总督的朱燮元,特为此上《督黔善后事宜疏》:“洪边开科地方,该河防道佥事沈翘楚亲督筑石城一座,乞请皇上俱新名”。崇祯皇帝接奏后思量再三,取“开科马头”的“开”字,赐黔省新建州为“开州”,隶属贵阳府。开州下辖十里二司,即忠、孝、礼、义、廉、耻(后改让)、弟、清、思内、思外十里及乖西正、副长官司。河防道(开州建治前设置的管县内军事的机构)佥事沈翘楚和朝廷派遣的开州首任知州黄嘉隽,在风水大师谌文学(开阳双流人)的指点下,选定了与开科马头近在咫尺的杨黄寨作开州新治所在地,修造开州城。


《开阳县志稿》载:“州治旧名杨黄寨,(杨)华祖杨黄三所居,故名”。杨黄三的后人杨华,在建开州城时,不但无尝献出山林土地,还主动迁出祖坟十三所。杨家祖茔地即建开州衙署的地方(今县城正街百货大楼和原城关工商所之间)。此举令知州黄嘉隽很感动,特划拔100亩良田作补尝,杨华辞让不受,黄知州出据“印扎,世免瑶役”,杨华入祀乡贤祠。为建开州城主动迁祖坟、让老宅、献山林田土的还有周、简、赵、李、卢五户人家 ,加杨华一户共六户,州府为了表彰他们,特于开阳城西门外立“功德碑”,一户一块,共计六块,故今开阳城西仍有“六块碑”之地名。



开阳城老街一角/ 蒋仕敏 摄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城拔地而起。你看它,背靠鳌山(原县文广局后山),右连米阳坡(县医院后山),左襟金袍山(开阳三中所在地),面朝三台山(三台案山)。三面环山,一面平畴,四象分明,气象万千,形似一把太师椅。城内几乎每条街道都有水井,清澈甘洌,居民靠井而居,依井兴市。山头古树参天,竹木成荫。溪水绕城,四水汇于城东,同归一流。龙主水,水兴龙,四水汇于一流即四龙相汇一处,因此于该地建龙会寺。修筑城墙五百一十丈二尺,城墙高一丈二尺。建城门四座,东曰布德,西曰永迎,南曰贵阳,北曰茶山。西门和北门设有水门水关,城墙四门上均建有城楼。这正是风水大师谌文学追求的“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宝地。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城,所以盛民也”是百姓自守自卫安居乐业之地。然而开阳城这块“风水宝地”却难以自守,太师椅上的开阳城几乎没有清闲安逸过,经受了太多的战火洗礼,和多次的修复扩建。就在开州城建好后的第十三个年头,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当地苗族布依族起义,围攻开州城,城破,首任知州黄嘉隽、吏目聂禁等皆战死,城中的知州衙署、寺庙等建筑被毁。直到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州徐昌修复开州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知州赵由坤重修开州城,城墙全部换成石头,并增周围至七百四十三丈,高增至一丈七尺。城门分别易名,东曰迎旭,南曰向治,西曰涌金,北曰拱辰。“南北有月城,东西有照墙,城恒高耸及要塞处有炮台四座,门各有楼,石方高度,每层均为一律,有若砖瓦砌成。虽地有起伏,而石块则平如水,故欲测城山的高低,数其石层即可知之。工程精美,有足称者”。(《开阳县志稿》之叙评语)。开州城至清中后期,成了贵州有名的城池,当时即有“开州的城墙,安顺的牌坊”之说。 


精美坚固的开州城,还是未能抵档住发生在清中后期的“咸同战乱”,何德胜的义军曾两次攻破开州城,同治二年(1863年)的那一次,知州戴鹿芝及家人因城破而亡。战乱平息后,清光绪七年(1881年),知州梁宗辉修复被战乱损毁的城墙,改西门为“挹爽”门。民国元年(1912年),开州最后一任知州简协中,筹集八百两白银修葺开州城四门,并分别更名,东门曰“黄鹂唤晴”,南门曰“紫水澄波”,西门曰“白马拥瑞”,北门曰“清江稳渡”。此时的开州城是最为完美精制的,但却是它最后的时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开州城墙被陆续拆毁,现在仅可见数十米残垣断壁了。


开州之称谓,从明末至民国初年,沿用了三百多年。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实行废厅、州、府制,建县制。时任民国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正是开州籍人氏朱启钤,他在给大总统袁世凯的《奏请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呈》中说:“土地为立国之本,正名实敷政之先,关系重大”,拟定全国一百二十六处重复县名需更改,“拟定新名之标准,均以古代郡邑境内山川为限,庶几显而有征,以矫陋习”。开州属更名之列,因直隶(今河北省一部分)有开州,四川有开县,不得重复。开州境内有河流名“紫江”(今清河,亦称清龙河),河流不大,名气大,元代在紫江流域即有“底窝紫江等处”、“纳坝紫江等处”和“光州”,均为五品级的州。“紫水洗泥”即开阳古八景之一。至今开阳南江风景区仍有一地名“洗泥坝”。于是“紫江”即成了开州的名称——紫江县,州衙署改为县政府,知州改称县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民国政府对全国县名再次作调整时,改紫江县为开阳县,沿用至今。


朱总长启钤对“紫江”这一称谓情有独钟,时时处处自称为“紫江朱启钤”,并将其编撰的家谱名为《紫江朱氏家乘》。


开阳城,从乖西军民府、开科龙场、开科马头寨、杨黄寨、开州城、紫江城、开阳城,几经变化,异彩纷呈,这一路走来,竟是七百余年。


“天上有颗开阳星,地上有座开阳城”,曾经是保民安民的一道围墙,如今成了万家灯火的一座大院。开阳城从昨天走来,向明天走去,一路风尘,一路春光无限。


你还知道更多开阳故事吗?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作者|聂舒元

排版|小七

审核|未名


点赞收藏加关注!

开阳生活不迷茫!



消息爆料、招聘求职、相亲交友、房屋租售、策划活动、推广宣传、广告合作、物料制作、吃喝玩乐、同城购物


尽在开阳在线!


动静开阳合作电话

17784187697







招聘|房屋|二手|相亲| 拼车

尽在动静开阳

电话:0851-8722391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