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清江村的发展

  • 夢
楼主回复
  • 阅读:3796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28 15:54:45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深刻把握成绩经验和机遇挑战,坚定开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开拓的“三开”精神,落实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战役”,推动“三大任务”,提升“三大指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稳步前进。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打赢“拔穷根、防污染、控风险”三大战役。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43户9983人如期全部实现脱贫,4个贫困乡、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减贫人数居全市之首,并代表全省非贫困县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验收。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洋水河流域治理、县城垃圾填埋场等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整治,洋水河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由“牛奶河”变为“清水河”,黄磷企业“点天灯”现象彻底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城空气质量长期稳定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9.2%,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风险防控取得实质性成效,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出租车群体、移民搬迁群体等一大批遗留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五年来,我们群策群力推动“兴产业、强基础、促富美”三大任务。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磷化集团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突破,4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10万吨食品级磷酸等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进,胜威凯洋、神美科技等一批优强企业落户开阳花梨也随之大力发展,年产3万吨磷酸铁锂和3万吨无水氟化氢等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相继投产达产,荣获“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8000亩蔬菜保供基地、21个坝区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建成投产,并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7.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开阳富硒茶、富硒枇杷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牌成功培育,获评“贵州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水东乡舍“三改一留”“622”旅游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乡村旅游全面发展,荣膺“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预计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达236.95亿元,年均增速7.2%,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95.8公里;建成“组组通”2764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173.7公里;白安河、那卡河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投用,累计建设中小型水库41座,总蓄水量达6922万立方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98处,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面保障;北部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竣工投用,北部三乡镇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电网、通讯等设施配套全面升级,实现所有行政村宽带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富美乡村实现新提升,整县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构建系统垃圾收运体系,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成功打造54个富美乡村提升型示范点、3个精品型示范点,南江乡龙广村、禾丰乡马头村分别获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全国美丽乡村”称号。

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保持主动担当作为的思想状态、苦干实干快干的工作状态、抓深抓细抓实的作风状态,顺应时代大势、奋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紧跟省委市委步伐,聚焦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扎实苦干,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2. 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发展、新变化。今后五年,是我们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推进区域经济布局重塑、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将有利于我们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生产基地、承接转移产业、引进节点项目,主动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激发省会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将有利于我们发挥黔中经济区“北上长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加快打造“产、港、城、人、景”融合发展的港城经济区,厚植发展新优势;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贵阳贵安打造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将全面释放政策红利、拓展发展空间、集聚发展要素、激发动力活力,将有利于我们发挥空间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特三次产业,形成强有力的发展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全方位、立体性高质量发展。

但是,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耦合关联度不强,要素支撑较弱,创新要素不足,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仍存在短板弱项。为此,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新趋势新任务,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牢牢把握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奋力开启花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省委“一二三四”和市委实现“一个新提升”、迈上“五个新台阶”总体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突出乡村大振兴、产业大集聚、通道大建设“三大任务”,建强经济开发区、港城经济区、富硒产业集聚区“三大引擎”,推动以现代化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以宜居宜业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以富硒特色为品牌的农业现代化、以康养度假为方向的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努力实现与开阳区位优势相匹配、与资源禀赋相对等、与“强省会”战略相适应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贵阳魅力门户”“黔中开放港城”“城乡共美高地”。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要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富硒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高效顺畅。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平台更加优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开放通道更加通达,港城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贵阳市多式联运枢纽北部中心,服务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城乡发展彰显新实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左右,县城规划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城镇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心集镇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红色文化、水东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进一步发掘传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开明开放开拓的“三开”精神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5. 展望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建成文化强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花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花梨、法治开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塑高质量发展工业新优势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构建以现代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力打造贵阳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

6. 做大做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

强力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传统产业发展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强力推进存量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突出精细化方向,紧盯磷资源及伴生产品、耦合产品、衍生产品“三个环节”,以发展“磷系新材料、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为主链,氯碱化工、新型建材为辅链,延链发展氟材料、钛材料、化学医药,构建“钛、硫、磷、铁、氟、硅、碘”产业链共生耦合、绿色循环的新型现代化工产业生态体系,为全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提供强大支撑。

7.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大力培育壮大富硒特色食品加工、铝基新材料、健康医药、新型光电等产业,发展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高质量发展城镇新品质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推动城乡共荣、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8.全面提升城镇品质。

统筹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升级更新。以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建设为突破口,构建高水平路网体系,推动人流、物流集聚流通。推进城区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以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促进城区功能升级,大力破解城区积涝、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创新、绿色、智慧城市。推进以城市中央公园为主的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涵。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加大城镇困难群体和外来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和改造,倡导低碳生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

9.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着力推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县城到东西南北节点乡镇的交通通达率,改善节点乡镇与接壤乡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主通道。建立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企兴村的机制,以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为纽带,推动产品、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促进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互融互促。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乡村水利、医疗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美丽乡村与魅力城镇各美其美、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

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高质量发展乡村新局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10.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坚持产业帮扶优先,同步加大就业、教育等扶持力度。持续跟踪“一达标”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构建线上线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确保不返贫和不发生新的贫困。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资产使用安全、精准、高效。

11.擦亮“富硒”品牌,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紧扣创建“全国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县”战略目标,着力产出一批品质优、市场好、效益高的富硒农特产品,引进一批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富硒农产品精品品牌,打造一批产品多元、链条完备、服务体系完善的“市民农园、休闲农场、康养农庄”,同步健全富硒农业标准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全力构建“以北部乡镇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先导区,以南部乡镇为主的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以东部、南部乡镇为主的都市特色药食康养农旅示范区”和“富硒蔬菜、富硒茶叶、富硒水果、富硒中药材、富硒肉制品”的“三区五品”发展格局,实现“硒”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并大力实施以“沃土计划”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持续巩固17万亩富硒粮油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12.立足乡村特色,推进居游共享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规划管控,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规范盘活闲置农房,探索推进30户以下自然村寨向产业区、特色文化村镇等合理流动,建设一批产业聚集类、传统保护类、城郊融合类示范村庄。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电网改造、路网建设、庭院整治、文化广场建设等为重点,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村内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突出保护好乡村山体、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实现田园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保护利用好古树名木,祠堂和名人故居等特色文化景观,传承发扬好水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共享美丽乡村。

六、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新体系

聚焦贵阳市打造“世界生态旅游名城”,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山地户外、康养度假特色,丰富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高品质开发旅游新业态,全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商贸旅游及旅游地产等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旅游新业态,构建“旅游+”多元产业发展体系。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加快南江大峡谷、白马峪温泉及猴耳天坑升级改造,深入开发建设紫江地缝、十万溪等景区景点,新增1-24A级景区。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和乡舍民宿,推出一批以富硒产品为特色、少数民族蜡染和刺绣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商品,引进2-3家国内知名的旅行社入驻。

14.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按照“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的思路,聚焦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目标,以水东乡舍民宿品牌为引领,打造集康养度假、温泉养生、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十里画廊旅游带;同步打造高寨民族文化体验、白马峪和马岔河温泉康养、猴耳天坑极限运动、南龙乡茶旅融合体验、茶山关渡口红色文化等景点景区,构建“一核两带N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七、推动交流合作促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

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聚焦中央、省市政策和决策导向,积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立体性开放合作格局。

15.构建港城经济引擎支撑。

坚持“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互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做强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建设临港工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临港旅游度假区、临港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产、港、城、人、景”融合发展,打造贵阳市多式联运枢纽北部中心,贵州联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的“桥头堡”,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6.建强对外开放平台。

坚持把经开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引擎,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效能,围绕打造新型对外开放平台的目标,构建开放型经济和招商引业的前沿阵地推动经开区由5000亩向西拓展至10000亩以上,并依托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优化提升现代化工产业园、台湾产业园、开阳港物流园、中高端制造产业园道路、电网、供排水、供气、5G网络、智能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氟化工、氯碱化工、健康医药等产业园,为产业壮大发展完善配套、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建立县域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合理增配园区用地指标,科学调配水、矿、电等可支配资源,建立建强县域资源平台,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有力保障。

17.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容缺审批”,实行“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体系。持续强化营商环境作风整治,固化“周巡查、旬督办、月评价”常态督查问效机制,完善“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效检验—结果运用”的工作闭环,全力破解项目、企业招引落地过程中的中梗阻。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

18.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科技发展等方面深化合作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加大招商引业力度,面向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突出专题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四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

八、推动扩大内需促增长,释放高质量发展市场潜力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升级为抓手,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9.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中央、省、市政策导向,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以及“强省会”等重大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做好项目谋划,确保项目库可实施成熟项目动态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建立完善项目联席工作机制、项目资金决策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等推进保障机制,形成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短板。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信贷资金等协同联动,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

20. 大力推动消费升级。

大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紧跟多元性与差异性新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市级以上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有序加大传统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改造力度,打造一批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平台。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和小店经营模式,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和夜间消费聚集点。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建立健全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动机制。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

2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划建设富硒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一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加快启动城乡共同配送试点,鼓励开展城共同配送、中心城集中配送、农村分片区配送,提升城乡物流系统性和高效性。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研发设计、法律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行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培训、家政、物业等产业提质扩容。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新兴业态。

九、推动改革创新促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22.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实施“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收益管理制度。

23. 聚力创新平台建设。

健全园区创新发展机制体制,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创新平台集聚,完善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培育发展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强化区域科技合作交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形成与GDP增长相适应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成立创新研究中心,充分调动企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建立创新体制机制。

持续加大现代化工、农业实用技术、教育医疗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严格落实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激励政策,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才投身创新创业。围绕各类创新主体需求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体系,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查机制。

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5.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实施“交通强县”战略,构建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积极争取贵开城际铁路向北延伸至遵义、久永货运铁路延伸至瓮安、渝贵高铁等重要铁路干线建设。加快开阳港提等升级和通用机场建设。全面建成开瓮高速,配套建设互通连接线。分段推进G354同城大道扩容提速工程。规划建设S102南贡河大桥、米宅大桥,串联龙岗、南龙、花梨、米坪、宅吉五乡镇。加快推进S308建设,规划建设S101,畅通北部楠木渡、冯三、宅吉和西部永温、金中连接线。规划建设S207,畅通龙岗、高寨连接线,改造提升楠木渡至宅吉、米坪到龙水等乡镇之间二级公路,畅通内循环、打通外联线。

26.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城乡供水工程,完善城乡供水管网,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推进三岔河、三口河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力争开工建设谷撒禾、花桥水库等一批中型水库,全面提升县域蓄水能力。加快完成翁井水库的功能置换和园区配水工程,全力推进北部烟区供水配套工程建设,持续实施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御等工程,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坚持厂网一体、建管并重,扎实推进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巩固提升改造工程,确保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27.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抓好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推进5G网络向乡村延伸。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升级改造,实现“百兆乡村、千兆城区”光纤全覆盖,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进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新建一批智慧停车场,打造一批智慧小区,谋划推进大数据中心、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北斗卫星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8.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油气管网和甲醇加注站点建设,提高油气站点利用效率和市场覆盖率。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谋划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持续推进城乡电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

十一、突出绿色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新底色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9.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美丽开阳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30.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绿色建设行动,加快“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力度,持续实施林地“占一补一”、退耕还林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重点河流生态保护治理,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继续推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31.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全面系统排查、整治县域范围内乌江干流及支流流域周边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等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加大对“三磷”企业、垃圾填埋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县城及乡镇(集镇)污水收集管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县乡饮用水源地等领域的全面整治,确保对乌江流域水质不造成影响。严厉打击溢流、直排、偷排、严重超标排污、未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储存、转移、处置规范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2.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生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优化和提升企业环保治污能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污染防控、节能减排,促进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强化绿色理念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践行绿色理念,崇尚绿色生活,着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十二、突出文化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文化新繁荣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开拓的“三开”精神,挖掘发扬水东文化内核,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建设文化强县。

33. 筑牢主流舆论基础。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握好时度效,大力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等,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深化融媒体中心机制体制改革,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调动各级宣传力量的积极性,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阵地作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4.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文化产业规划,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个特色文化街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增加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和传承水东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宣扬推介好贡茶文化,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35.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和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水东文化陈列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作用。持续唱响“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公益文化活动,鼓励支持民间文化活动。丰富 “中国散文诗之乡”文化内涵,实施文艺作品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群众喜爱的短视频、散文诗、文学集、微电影等文艺精品。充分挖掘水东历史文化,加快马头古寨的综合利用,保护好打儿窝、画马岩等自然遗产,传承好地戏、阳戏、高台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动茶山关、洛旺河、坝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步加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36.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建好用好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升“互助开阳”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十三、突出以人为本,共享高质量发展民生新成果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37.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就业容量和质量。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帮扶,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群众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8. 大力发展高质量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确保学位与城镇人口增长规模相适应。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元、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发展,推进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打造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互补互促的局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健全基层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多主体、多路径、多形式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抓好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39. 提高健康服务供给水平。

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传染病院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科学调整和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范设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建设标准。支持鼓励县级医院申报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建立省级医院教学定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推动“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巩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形成率。

40.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构建覆盖全县、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参保覆盖面,落实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省市统筹,促进三重医疗保障外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社保筹资和待遇调整工作。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县乡村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困难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四、突出治理效能,营造高质量发展社会新环境

41. 推进平安开阳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村(社区)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反恐维稳工作,严厉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深化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治理,完善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民兵征兵调整改革,促进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与应急管理体系有机衔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实现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覆盖。

42. 推进法治开阳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促进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争创贵阳市行政复议改革示范县。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畅通社矫对象回归社会,推进社会和谐,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促进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三感社区”建设,力争创建一批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助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实施。在法制轨道上切实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3.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治理创新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群众参与治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以“三感社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提高社会组织自治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44.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问题联动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预警、防控,严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预警机制和重大舆情响应机制,切实防范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风险。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应急救助体系,切实防范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风险。

、加强党的领导,为开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45. 加强党的领导。

坚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创新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健全和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46.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能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做好港澳台侨务、海外统战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

47.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分类推进新形势下城市、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医疗、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强化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认真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完善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战斗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度机制,发挥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工作导向,更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不断提升乡(镇、街道)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

48.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正向激励。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不断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拓宽来源渠道,发现和培养选拔好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和使用优秀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巩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健全完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探索建立干部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做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49.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良性引才机制,重点引进创新型人才、开放型人才、产业发展人才,打造引才聚才平台载体。实施“人才振兴”培养工程,支持贵州磷石膏研究院、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实用型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适宜开阳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和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聚集。

50. 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精准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按照本次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