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未名国学丨未名乱弹7】毛云十九年(三)

  • 骄傲到自负。
楼主回复
  • 阅读:8307
  • 回复:0
  • 发表于:2020/7/1 15:42:11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未名文化],关注微信公众号……



0:00毛云十九年(三)

序:

1999年9月,我由于种种原因,到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支教一年。

2018年9月,我由于种种原因,再次来到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这一次,我不是来支教的,我是到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竞聘保安一职。

两次相距,有一十九年,与玄奘取经花的总时间差不多。

玄奘取经,为的是佛。我的两次到毛云,因缘是教育。


【未名乱弹7】

毛云十九年(三)

未名/未名老师


毛云的鱼良河是一条大河,没有桥,没有石墩,人是不能涉水过河的。

鱼良河边,有一个专门渡船的人家。那个渡船的中年人,恰好是我当初在毛云支教时教的那个班的学生的家长。我还记得那个学生叫胡正彩,她当时成绩一般,但体育很好,不知道后来发展怎样。

那一年,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我在毛云上完课上完晚自习和朋友们吃完宵夜,准备赶回开阳。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那个时候,应该是深夜一点了。

我准备在黑夜里感受一下鱼良河的美,鱼良河的神秘,于是,我从毛云出发,往鱼良河方向行走。

我到达河边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深夜两点了。

我走到了河边,我到那个船夫的门口去敲门,希望他能够把我渡到对岸。

经过这件事,我终于还是悟出一个道理:要到对岸,别人是无法渡你的。只有靠自己努力,靠自己摸索,才能到达彼岸。

我去敲门,没有回应。我想坏了,大概晚上这个地方是没有人值班的。

我在那个微风吹拂的河边,在一种凉意和一种兴奋中,在河边踱着步子,感受着夜色的神秘和美丽,感受着人生那种梦幻般的意境。然后,我找到了那条渡船。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渡船系在一条钢丝绳上,钢丝绳系在河两岸的大树干上。平常经过的时候,我知道船夫便是双手拉着那条钢丝,将我们渡到河对岸的。

我小心翼翼地爬到船上,然后看着那个系在钢丝上的绳子。

我想象着、回忆着那个船夫平常划船的动作,拉着钢丝,准备自己慢慢将船划过去。

船在我的脚下转了几个圈,有几次我都险些栽下船去跌倒河里,但我终于还是把船给稳住了。

我继续回忆着船夫平常划船的动作,没有畏惧,继续将船往对岸拉了过去。

中间水流很急的地方,我也曾几次险些栽倒,但最后还是靠着一股狠劲把船稳住了。最后,我终于将船划到了对岸!

我爬上岸,往山上慢慢走去。

我曾想:“明天上午这船夫来了之后,发现船在对岸来了,他怎么来把它拉回去呢?

我曾经为他担心。

但我想,他是这条河上的老船夫,是这条河的主人。他肯定有办法把这个小船拉回去的。甚至可能他就会从我这个方向回来呢?

但我的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我回头向对岸望去,那个船夫住房里的灯,亮起来了。

……

这条河,河上撑渡船的船夫,两边的山,无不让我时时联想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边城

这实在是太像了!

沈从文先生的伟大作品《边城》让我们见证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自然的湘西民风,以及“边城”人那“古典”的、多姿多彩的、优美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沈从文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优美的人生形式”,一种“不悖乎人性的优美的人生形式”。然而,在我到毛云之前,我不知道,这样优美的风光,纯朴的民风,在开阳的毛云乡,在二十一世纪,仍然保持着。

生活是起点——教育的起点。我们要将教育还原,要找到教育的根,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不是高考。教育,不是数理化试题运算,不是英语单词。但不幸的是,今天的教育,入歧途已太深。

今天的教育,需要的,是教育从业者的“情怀”。而且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如果不能更多的培养出来,我们,将没有未来。

总是回忆着沈从文先生,回忆着“边城”,回忆着湘西人的生活,在那一年,徒步鱼良河经南龙回开阳便是我经常性的选择——从毛云徒步到南龙,然后再从南龙乘车回开阳。

黄校长与我也多次同行在这条路上。

这次我再到毛云,与黄校长一同回忆那些过往,回忆起那些懵懂的日子,我们都感慨非常。

那个时候,与我一起走过鱼良河这条路的老师肯定不止黄校长。只是当时间变得久远,我们的记忆开始有一些模糊——这不是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节省开销,而是为了和自己较劲——这,也是我理解的生活。

这也像我的恩师陈开文老师给我讲的,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他们的中学岁月,在开阳读书,从开阳到羊场,到毛云,要步行八九个小时。而他们,从来都是步行回家,步行上学的。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那个年代,这样的生活,曾经给他们的人生之路,给他们的坚韧的精神以怎样的支撑?

 所有这些,是不是都是那个年代里懵懂的我们,在靠着一种强烈的存在的精神,在为生活寻找方向?而今天,时代已经变了。今天的年轻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已经彻底改变了。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最首要的,必须是精神,而不是每天坐在教室里做数学题和背英语单词。



往期回顾

十年反思1——长沙有感


十年反思2——教育之路与教育之伤


十年反思3——教育的两件事


十年反思4——关于“收留”的话题(或曰“我的开阳三中”)


十年反思5——九月


未名乱弹1——新的世界


未名乱弹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未名乱弹3——元宵节才应该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未名乱弹4——你会爱人吗


未名乱弹5——毛云十九年(一)


未名乱弹6——毛云十九年(二)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即可阅览精彩内容↑↑↑↑


未名国学专栏时间表:


    周一:未名乱弹 


    周二:郑老师古文课堂


    周三:马老师古诗课堂


    周四:未名乱弹


    周五:郑老师古文课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